2016年8月30日 星期二

大學之道

大學之道

大學之道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。
何謂大學之道?
讀書識字只是小學之道,懂技術,有巧能,此為專藝,亦非大學;大學之道乃君子之道,其道在于彰顯人美善的本性,在于教化百姓,在于力求盡善盡美。
這是對一個習大學之道的人的要求,也是他應有的態度。

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靜,靜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慮,慮而后能得。
何謂“止”?
“止”者,目標也。學道之人當知其目標何在,有了目標才能弄清方向,有了方向才不會胡亂瞎走,心中才不會雜亂無章,只有心境平靜,才能對事物作出思考和判斷,只有精心的思考,才會對事物有所了解和得着。
這是一個習大學之道的方法和個人的預備,也是思考的程序。

物有本末,事有終始,知所先後,則近道矣。
樹有本末,其本在根,其末在于枝葉。屋有本末,其本在根基,其末在于磚瓦。人有本末,其本在心,其末在于四肢。此乃物之本末。
事情有終必有始,有果必有因,有重必有輕,有急也有緩。
若能明辨事物之本末,先後因果,如此者則離大學之道不遠矣。


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;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;欲齊其家者先脩其身;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;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;致知在格物。
古之聖賢如何彰顯自身的美德,教化天下百姓?
此人必須從自己的國中做起。
如何彰顯自身的美德,教化國中百姓?
此人必須從自己的家中做起。
如何彰顯自身的美德,教化家中之人?
此人必須從自己的行為修養做起。
如何能夠從行事為人中彰顯自身的美德?
此人必須先修正自己的心思意念。
如何能夠修正自己的心思意念?
這確是修大學之道上遇到最大的難題。前面的行為都是顯露于外,故不能遮掩;修道之人可從外人的反應中得知自己的成敗。唯獨自心的修養,只有自己能夠清楚知道。人若要自知,先要客觀地自我反省;只有透過不斷的客觀自我反省,才能修養其心。要有客觀自我反省的態度,人必須對自己坦誠,無自欺。這也就是意誠。連自己真我都不能面對的人,此人定不能修正其心,又如何可以教化別人?若然能行,也是虛偽行為,是小人偽君子。
如何能夠對自己坦誠,客觀自我反省?
此人必先要有知識智慧。
如何能夠有知識智慧?
必先要有觀察和窮究事物真理的態度。只有通過不斷的思索和學習,人才能明是非,曉道理;才能作出自我的反省。這等人不一定會在學堂裡找到,在學堂裡也未必有這等人的存在。真正能夠做到格物至智的人,他是不會被時間與空間所限制的。


物格而后知至,知至而后意誠,意誠而后心正,心正而后身脩,身脩而后家齊,家齊而后國治,國治而后天下平。
能使天下平者,必定是有知識智慧之人。這是能達大道者所必須經過的階段,透過每一個階段的觀察,當可以推測此人將來的成功與否。在歷史上,縱使有僥倖的人能一時跳過某個階段而達到目標,其最終的結局也會是失敗的,而且所跳過的階段越多,他所失敗後的結局越慘;縱然暫時未應驗于自己的身上,也必應驗于下一代的子孫。因為這結論不是理論,而是儒家智者綜合歷史觀察的結果。


自天子以至於庶人,壹是皆以脩身為本。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,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,未之有也!此謂知本,此謂知之至也。
老子曰:「大器晚成。」
大器者必定是晚成。因為承大器者必先厚其根基,根基不固,大器必壞。因此,智者必先明辨本末,不知本末者,必不能達道,成大器。



所謂誠其意者:毋自欺也,如惡惡臭,如好好色,此之謂自謙,故君子必慎其獨也!小人閒居為不善,無所不至,見君子而后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。人之視己,如見其肺肝然,則何益矣。此謂誠於中,形於外,故君子必慎其獨也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