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6月19日 星期一

何謂“仁” (2)


何謂“仁” (2)

孔子求學問于老子,老子告曰:「良賈深藏若虛,君子盛德若愚。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淫志,是皆無益于子也。」

孔子在讀書,老子見而問之曰:「讀何書?」
孔子曰:「【易】也。聖人亦讀之。」
老子曰:「聖人讀之可也,汝曷爲讀之?其要何說?」
孔子曰:「其要在于義。」
老子曰:「蚊虻噆膚,通夕不得眠。今義慘然而汩人心,亂莫大焉。夫鵠鳥不日浴而白,烏雀不日染而黑,天之自高矣,地之自厚矣,日月自照矣,星辰固自列矣,草木固有區矣。夫子修道而趨,則以至矣,又何用義!若擊鼓以求亡羊乎?夫子乃亂人之性也。」

老子又問孔子曰:「汝得道乎?」
孔子曰:「丘求二十七年而不得也。」
老子曰:「假使道可以獻于人,則人莫不獻之于其君;假使道而可以進于人,則人莫不進之于其親矣;假使道可以告于人,則人莫不告之于兄弟矣;假使道可以傳于人,則人莫不傳之于其子矣;然而都不可以,無他,以人心中無主而道不可居也。」
孔子曰:「丘治【詩】、【書】、【禮】、【樂】、【易】、【春秋】,誦先王之道,明周、召之迹,以幹于七十餘君而不見用,甚矣人之難說也。」
老子曰:「夫六藝,先王之陳迹也,豈其所陳哉。今子所修者,皆因陳迹也。迹者履之出,而迹與迹間豈有异哉?」

孔子歸,三日不語。子貢怪而問之。
孔子曰:「吾見人之用意有如飛鳥者,吾當飾意以爲弓弩射之,未嘗不及而加之;見人之用意有如糜鹿者,吾當飾意以爲走狗而逐之,未嘗不銜而頓之;見人之用意有如淵魚者,吾當飾意以爲鈎緡而投之,未嘗不釣而制之。至于龍,乘雲氣,游太清,吾不能逐之。今見老子,其猶如龍乎,使吾口張而不能翕,舌出而不能縮,神錯而不知其所居。」


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